異稱 | 時間起源 | 對仗 | 押韻 | 平仄 | 句法 | 句數 | 字數 | 詩體 | 詩詞曲格律比較表: 頁一 | |||
歌、行、引、曲、吟皆樂府詩歌之名稱 | 漢武帝成立樂府官署,採集的民間詩歌 多民間作品作者大多不可考。 | 創始於漢 | 不限 | 雙數句要押韻 可以換韻〈押韻自由〉 | 不限 | 多長短句 | 不限 | 不限 | 樂府詩 | 古體詩 | ||
起於兩漢,凡唐前或不合近體的詩 多士人作品作者大多可考 | 多五、七言 句式整齊 | 古詩 | ||||||||||
今體詩 | 初唐沈佺期、宋之問訂律詩體制 〈五絕自漢魏五言古詩來,七絕自南北朝樂府小詩來〉 | 唐 | 不限 | 不可以換韻〈一韻到底〉 雙數句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 平仄有定格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 五、七言 | 四句 | 七 言28字 | 五言20字 | 絕句 | 近體詩 | |
斷取律詩〈八句〉的一半而成絕句 | 三、四句 五、六句 必須對仗 | 八句 | 七 言 56字 | 五言 40字 | 律詩 | |||||||
詩餘、曲子詞 樂府、長短句 倚聲 | 承襲樂府的遺風,接受外來音樂的影響,改變唐詩形貌的體裁 | 宋 | 依詞牌規定 | 可以換韻 | 平仄有定格 | 長短句 | 依詞牌規定 | 依詞牌規定 | 詞 | |||
詞餘、樂府 | 、元 | 金 | 依曲牌規定 | 不可以換韻 | 平仄有定格 | 長短句 | 依曲牌規定 | 依曲牌規定〈可以加襯字〉 | 曲 | |||
現代詩 白話詩 自由詩 | 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之後發展起來的 | 民國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新詩 |
備註 | 選讀課文 | 音樂 | 性質種類 | 詩體 | 詩詞曲格律比較表: 頁二 | |
宋朝郭茂倩搜集樂府詩合為樂府詩集,總括歷代樂府詩,上起唐虞、下迄五代,分樂府為十二類,共一百卷,保存樂府詩,厥功甚偉。 | 四時讀書樂-翁森 木蘭詩-北朝民歌 | 合樂 〈可歌〉 | 多記功敘事 詩意爽宜 筆力遒勁 | 樂府詩 | 古體詩 | |
歸園田居-陶淵明 慈烏夜啼-白居易 | 不合樂 〈可誦〉 | 多言情 詩意含蓄 筆力溫雅 | 古詩 | |||
※唐詩之四派: 自然田園派-王維、孟浩然 邊塞高岑派-王之渙、王昌齡 社會寫實派-白居易、杜甫、 元稹 奇險怪誕派-韓愈、孟郊 ※唐詩之四期: 初唐-陳子昂、張九齡 盛唐-李白、杜甫、王維、孟 浩然、王昌齡、王之渙 中唐-元稹、白居易、韓愈、 柳宗元 晚唐-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 登鸛雀樓-王之渙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楓橋夜泊-張繼 | 不合樂 〈七絕可歌〉 | 文言典雅 簡鍊清新,情韻生動,意蘊深長 | 絕句 | 近體詩 | |
過故人莊-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維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 律詩 | |||||
※詞派: 婉約-李清照歐陽修 豪放-蘇東坡 辛棄疾 | 浣溪沙-周邦彥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 合樂 〈可歌〉 | 白話通俗 小令58字以內 中調59-90字 長調91字以上 | 詞 | ||
※散曲 前期質樸:關漢卿 馬致遠 後期典雅:張養浩 張可久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元劇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王實甫 |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 合樂 〈可歌〉 | 散曲分小令、散套;劇曲分雜劇、傳奇 | 曲 | ||
夏夜-楊喚 車過枋寮-余光中 傘-蓉子 射手-梁雲坡 | 不合樂 〈可誦〉 | 抒寫自由,無固定的形式與格律 | 現代詩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