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容老師專題分享
國文領域第八次教學研究會會議紀錄
一、時間:2009年5月22日下午1點20分
二、地點:行政大樓二樓會議室
三、召集人:黃可昕老師
三、出席人員:如簽到表所示
四、討論事項:(許玉容老師專題分享)
多元智慧理論如何應用在國文科的分組教學
分組合作教學
一. 什麼是分組合作教學?
(一) 意義何在?
「分組合作教學」是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或名之為「合作思
考教學」。這小組可以是一個長期組成分子各異,且成員固定的互助學習團體;也可以是臨時的,能夠完成特定工作或任務的學習團體。
這種教學法,可以透過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習成效。傳統的講解教學,老
師在任何教學時段都要面對所有學生,給單一學生的指導十分有限。而同時面對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可能導致教師負荷過度,影響教學品質。因此當使用分組合作教學時,可以讓能力高或經驗豐富的學生指導能力較差或沒有經驗的學生。
而且當合作學習時,學生可以藉此培養個別式教學所缺乏的團隊精神,學生可以增進人際互動機會,培養人際關係,解除社會隔離的現象。因為傳統 式教學注重單向的灌輸,學生大部份時間花在聽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支持,照顧,鼓勵及幫助別人的能力。而合作思考教學將不同能力,經驗,性別,階段 等背景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除了增進知識,啟發思想之外,更可以增進同學之間互動,理解和友誼,以學習未來生活之中即將面對的人際關係。
(二) 施行原因。
其一是因為分組合作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時間延長。因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高峰低潮期,在學生學習效果好時,可以作重點講解,當在學生學習效果最差時實施分組教學活動,可以提振學生精神,因此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東西,而非睡著或精神散漫。
第一高峰期
學習效果差的時段 教新知識 活動練習,分組 重點複習
|
0 20 35 45 mins)
其二是當分組合作時,學生可以獲得最高學習效果,「分組合作教學」使用了「示範」,「討論」,「做中學」,「教別人」等教學策略。
(附圖—學習金字塔)
|
|
|
|
5%講授
10%讀
20%視聽
30%示範
50%討論
75%做中學
90%教別人
(三) 基本理念。
當「分組合作教學」符合下列三個基本理念,才能達到其預期的效果。
1. 建立小組獎勵的模式—如此可讓學生重視小組的團體運作,並引發共同努力學習的動機。分組合作不像傳統教學是學生孤立學習—造成學生必須互相惡性競爭,容易造成猜忌,藏私等情況,而分組合作教學讓學生同舟共濟可避免個人化各不相干之個人主義產生。
2. 個人責任義務的模式—讓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份內的義務,如此才不會有人總是把責任丟給其他同學;且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部分,可以適性發展。並且大家都有幫助並確定其他成員完成工作的義務。
3. 給每個同學公平的成功機會—在小組中每個成員的程度都有高下之分,因此應以其「進步」的情形作為評量基準,而非要求「齊頭式」結果,如此每個學生才都有成功機會,自然會盡心盡力求表現。
4. 異質性分組—成員背景不同,可以訓練學生適應不同能力,不同性別等等異質性的環境。而且團隊合作可讓每個成員在其中獲得情感的支持,增進個人達成目標的動機與毅力,當成員認同團體,團體中有強大的聚合力,團隊才可以有效的達成目標,因此可以達成學生知,情,意的成長
5. 面對面互動—學生必須互相討論,觀察,回饋。
二. 多元智慧理論
(一) 七項智慧的描述。
《1》 語文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
a.能力—是關於運用語言的文法,語意及其實用的能力。能有效的運用口頭
語言或書寫文字的能力。對聲音,結構,意義,文字,語言有特殊
的敏感性。
b.例子—如吟詩作賦,寫作閱讀,說笑話,講故事。
如作家,編劇者,演說家,廣告AE。
c.特徵—對於模式極為敏感;講求次序;喜歡閱讀撰寫;拼字認字能力強;
喜歡文字類遊戲;喜歡口語或是書寫的辯論方式。
《2》 邏輯—數學智慧 (Logic-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a.能力—有效的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包括邏輯(因果)關係,抽象符號(如
數字,幾何符號)等之認知能力。對邏輯的方式和關係,陳述和主
張,功能及其他相關的抽象概念有特別的敏感性。 b.例子— 如分類,演算,推斷,歸納,假設,演繹之驗證
如科學家,數學家,會計師,程式設計師。
c.特徵—喜歡抽象思考;喜歡精確;喜歡計算;喜歡有組織架構的事物;喜
歡電腦;鼓勵實際的實驗;將書寫及閱讀整合在其他科目裡。
《3》 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
a.能力—能準確感覺視覺空間的體認能力,及根據此認知而變化的能力,透
過知覺將其表現出來。包括對色彩,線 條,形狀,形式和空間及
它們之間的敏感性。能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立體化的在腦海中呈現
出來,及在一個空間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b.例子—如畫圖,認路。
如畫家,雕塑家,領航員,建築師,棋士。
c.特徵—圖像式的思考;喜歡創造心靈印象;喜歡運用隱喻;對於型態很敏
感;喜歡藝術;對地圖,圖表的領悟力強;以圖像記憶;顏色能力
強;利用各種感官加深印象。
《4》肢體—動覺智慧(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a. 能力—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或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的生產
或改造事物。這項智慧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如肌肉運動調整,
韌度,強度,協調,平衡,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自身
感受的,觸覺的和由觸覺引起的能力。
b.例子— 如體育表演,舞蹈形式,戲劇表演。
如運動家,演員,外科醫生,手工藝師傅。
c.特徵—對身體有極佳的控制力;時空配合度高;身體反應良好;經由移
動達成最佳學習效果;喜歡運動;長於手工藝;比較記得做過什
麼而非看過,說過什麼;對實際環境有高度反應,休息太少會極
度不自在。
《5》音樂智慧(Musical intelligence)
a.能力—對音樂型式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的認知能力。 包括對樂曲
的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
b.例子—如作曲,指揮。
如作曲家,音樂評論家。
c.特徵—對音樂有極強的情緒反應;對音樂的複雜組合極敏感;精神深度極
高。
《6》人際智慧(知人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a.能力—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心情,感情,動機,意象的認知能力。包括對
別人的臉部表情,聲調,姿勢的敏感性;也包括對各式各樣人際關
係是訊號的領悟力,以及對這些訊號能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及一
般所謂的同理心。也涵蓋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能適切的辨別及回
應他人的情緒,脾氣,動機和期望。
b.例子—如教師,宗教領袖,業務員,公關。
c.特徵—長於協調溝通;擅長於串聯與整合;能夠了解別人的意圖;喜歡與
人在一起;喜歡合作;有許多朋友;喜歡團體活動;長於解讀社交
狀況;喜歡折衝協調來學習。
《7》內省智慧(知己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a.能力—這種智慧牽涉到「自知之明」,及自尊,自律,自重,自勵的能力。
這項智慧要對自己有相當的了解,如能 正確的認清自己的優點和
缺點,並能敏銳的覺察到個人的心境,意向,動機和慾望,以及自
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而依據現況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
b.例子—如哲學家,小說家,年長有智慧者。
c.特徵—了解自我;重視個人價值;深刻體會個人價值;重視個人人生目的;
直覺能力;非常重視隱私活動,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花時間反躬
自省;會寫下或與別人討論自己的經驗及感受。
(二) 多元智慧的要點。
(1)每個人都具備七項智慧。
每個人都擁有七項智慧,統合運作的方法各有不同。
(2)大多數人的智慧可以發展到充分勝任的水準。
一個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在行而灰心,認為這問題是不可挽回的。但迦那認為如果給予適當的鼓勵,充實和指導,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能力使所有七項智慧都發展到一個適當的水準。
(3)智慧通常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作。
在多元智慧論中,讓智慧脫離現實情境是因為要觀察他們基本的特點,並學習如何有效的利用它們。但在現實生活中,智慧幾乎都是交互作用的。
(4)每一項智慧都有多種表現智慧的方法。
一個人可能不識字,但他的語文智慧很高,因為他能講生動的故事或語彙表達非常豐富。多元智慧強調人類是以豐富的方式在各項智慧之中和之間,表現其特殊的天賦才能。而這一點也和每個人身處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有關。文化的不同造就了所需要的智慧運用方面不同。
三. 多元智慧與分組教學的結合原因
今日的教學,不再是以偏重「智育」為主,而是希望能在教學時顧及多種面相。多元智慧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以不同形式結合起來的智慧, 倘若學生能在上課過程學習到各種智慧,那麼將更能處理他們在世界上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合作小組特別適合多元智慧教學,因為它們可以由各個智慧層面的學生所 組成,但實際運用上要注意的是:一個小組的成員介於3~8個人時,學習是最有效的。
傳統式教學,是老師單向的對同學講述,學生是孤立的學習,缺乏互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兼及七項智慧,老師也較難得到學生直接的回饋。
而分組教學本身除了學生的人際互動,也容易將七項智慧教學融合在課程活動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他們的七項智慧,且老師可以隨時看到學生的表現(得到回饋)而得知學生的發展程度,因此對課程內容做彈性調整。當然,並非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可以兼顧七項智慧,只是我們最好盡量做到。
分組合作教學,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生還可以加強自己的人際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剛好就是多元智慧的展現~
1. 要有清楚的口語表達,讓同組成員知道你的想法—語文智慧
2. 小組成員的互相了解,溝通—人際智慧
3. 當個人必須提出意見時,必會先自我省察自己的立場等等,或是在與同
學互動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與優缺—內省智慧
4. 其他如音樂,邏輯,肢體動覺,空間智慧,要同時運用在一節普通的國文
課,其實是有些困難的。但若使用分組教學,則可以更簡單的帶到這些。端看
老師如何設計教學活動。
四.以國文第一冊第五課「絕句選」為例的多元智慧之分組合作教學之
前言。
(一) 以此課為例之原因。
學生剛進國中這個陌生的環境,他們也許因為害羞內向,或是因進入新
環 境而不知所措,而不知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身為老師,並非只單純將課文教授完畢即可,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可以藉由國文課的實作活動,又可以 增進彼此感情,幫學生製造機會,使他們能因為分組的必要而自然的熟絡起來,因此將設計一個長達一學期的教學活動,正好可趁這次分組,更深入了解彼此;同時 在教師的教學方面,也能因此讓學生適應分組合作的上課方式,由上述的「學習金字塔」可知,分組合作正是一種能夠達到學生最大學習效果的上課方式,此外,還 將把分組活動與多元智慧理論相配合,讓學生上國文課不單單只能吸收到有關課文的知識,還能兼有多方面的發展。
這個實作活動,是為了增進學生的多元智慧和建立學生對分組合作教學方式的基模,持續一學期,希望學生是在長期合作下發展,而非在短短幾天就 交出成果(可能會流於粗製濫造),而且,長期合作之下,會不斷有新的想法被激盪,該會精益求精;另一個原因,是本實作將全數利用作文課剩餘時間進行,因為 學生平素要上課,而現在分組教學,「小組報告」又已經有各科普遍採用的趨勢,且大多要求在課餘時間完成,為了減輕學生課餘的負擔,因此採取利用作文課空檔 方式進行,完全不佔用學生下課時間。
挑選本課,是因為這次的實作,將持續一整個學期,由於現在仍有段考制度,因此必須配合授課時程,無法先講授後面的課文,因此由第一次段考範圍內選出本課為最合適教材。(可與後附之「進度表」對照即之)
「絕句選」雀屏中選是因為古典詩的想像空間本就很大,正好可讓同學有延伸想像及發揮創意表現的機會,而比較起來,1~4課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大;其次,本實作活動將以分組方式進行,「絕句選」正好有三首詩,因此每組同學不會完全重複(剛好兩組一首詩)。
由於本課是國中生第一次接觸唐詩,因此不要求學生必須學習高深的
旨意等等,而是在輕鬆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接受這種陌生的文體。
(二) 分組方法。
假設全班有36人,六人一組,隨機分組(可以座號分),且男女各半。
(三) 實施時間。
課文教學約3節課,而小組實作活動則使用隔週之作文課時間(就是不用
寫作文時,就拿來做這個活動),顧及學生之課業負擔重,因此盡量使用上課時間完成,如此就不會增加學生困擾。
(來源:http://www.education.ntu.edu.tw/wwwcourse/Chinese/02_EduAssessment/STUDIES/T%20of%20Corp.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