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娟老師專題分享

 

國文領域第六次教學研究會會議紀錄

 

一、時間:2009424日下午120

二、地點:行政大樓二樓會議室

三、召集人:黃可昕老師

三、出席人員:如簽到表所示

四、討論事項:(潘美娟老師專題分享)

   

長歌行             

今天為各位談談樂府詩〈長歌行〉。樂府本是漢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其職責是編製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間歌謠。樂府機關將所採集的民間歌謠加以整理,配樂歌唱,後人因此稱這些合樂可歌的民間歌謠叫做樂府或樂府詩。後來詩人仿作樂府詩,有的根據樂府舊譜創作新辭以入樂,有的只沿用樂府舊題抒寫題意而不入樂,這些詩也都稱為樂府。到了唐代,詩人白居易、元這些文人繼承樂府詩的諷諭功能,創作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完全自立新題、新意的詩,稱為新樂府。

樂府詩雜各地的民間歌謠,並包含一些貴族文士作品,詩的來源不一,因此其內容豐富,多敘事寫實,頗能反映時代;其形式也相當自由,無句數、字數限制,不講求平仄、對仗,押韻較寬。

長歌行長歌,指歌聲悠長的樂曲,和歌聲短促的「短歌」相對。行,樂府詩的一體。作者由萬物盛衰,聯想到生命有限,因而深深覺得人必須及早努力,有所作為,切莫浪擲青春,徒留悔恨。詩的內容是: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樂府民歌在《樂府詩集》中屬相和歌辭。平調曲

首兩句「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從特寫園中葵菜產生感懷,青青園中葵應該反過來變成「園中葵青青 形成表態句才對。你看!青翠欲滴的葵菜,清晨掛滿晶剔透的露珠,煞是可愛,這樣的鏡頭常常是攝影家手下的得獎鏡頭。欣欣向榮的葵菜在 曦朝露中,格外讓人感受到一股活潑的生命力。然而不久之後,露水卻在陽光照耀下,逐漸被曬乾了。朝露是在夜晚氣溫下降後形成的,清晨時,光線明亮,朝露看 起來真是非常美,但是只要太陽出來,就不見了。這樣美好的時間是何其短暫,於是我們就會感嘆「人生如朝露」。朝露非常美,待日就悲哀了。開頭二句為下文寫自然界的變化及時間的飛逝,作了有力的鋪墊。

本詩在賞析時最常遭遇的問題,是第二句「朝露待日」如何定位,有的將這句和首句「青青園中葵」並列,都是對春天早晨充滿朝氣的歌頌,以暗示人生青春的可貴。另外一種把這句和首句分開,首句固然是寫欣欣向榮的葵菜,暗示青春的可貴,但這句則藉朝露易乾,暗示生命的短暫。我前面的解說就是按著這種方式來表示。早在此詩之前曹操就有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贈白馬王:「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等,都是以朝露易乾喻人生短暫。

接著,詩人由青青之葵菜想到了自然界春秋互換、萬物由盛到衰的變化規律。三、四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說的是溫暖的春天散播著它的恩惠,大地一片光明,百花盛開,萬物茂盛,充滿著生命的活力。這首詩採景先由小及大,由點到面,由葵菜擴及一般萬物,作者從園中葵之沐浴於朝露中、被陽光照耀,聯想到春天萬物得以茁壯生長,欣欣向榮,散發光彩,作者將這些景象,染得淋。這種對春天的歌頌,暗示了人生青春的可貴。這句話和「青青園中葵」是同類的意思,作者歌頌了清晨的朝露,也歌頌了春天。

但是,春天太容易失去了,人們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因為那是殺的季節,秋天到了,百花就凋謝了,萬物由青變黃,好不淒涼。作者在五、六句「常恐秋節至,黃華葉衰葵菜和萬物正在生命最旺盛之時,卻經常擔心秋季來臨,那時花葉就會失去春天的光彩,而變得枯黃、衰敗。這裡的華就是花,這兩字,一個是象形,一個是形聲。這裡用秋季樹木花葉的「黃」,與陽春的「青青」、「光輝」呈現強烈對比,顯青春消逝後老境的可悲。從老境的可悲反照青春,便增強了青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少壯」應「努力」的主旨已經稍露端倪。「常恐」二字,一方面表達了詩人戀春、惜春之情,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們片刻不可鬆懈:因為春秋互換、時間無情,有一股自覺的憂患意識產生,這種對自然規律之由盛轉衰的警覺,是基於對青春的熱愛與生命的執著。用自然界的變化來比喻時光的稍縱即逝,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種手法。這一句「常恐秋節至,黃華葉衰」和第二句「朝露待日 一樣地淒慘。

前面這六句寫自然界萬物由盛到衰的變化,暗喻人生由「少壯」到「老大」的發展過程,但是並不是詩的重點,詩的重點在後面,前面這六句,是藉景來抒情,藉景來議論。就好像我們上街買魚和肉,不管那魚和肉有多鮮美,如果沒有任何包裝,直接放在手上,帶回家,那就實在很噁心,一點也不美。前六句正好是美麗的包裝,後面的四句才是魚和肉。沒有這六句,就成了哲理詩,那就不是美好的作品了。

七、八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這兩句是前六句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先以流水東流入海的自然現象作喻,反問一切江河都東流到海,何時能夠再回到西邊?這就是孔子的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晝夜」。說明光陰流逝迅速,而且一去不復返。消逝的生命如流水般,沒有片刻停留過。原來前面說的朝露易逝和花葉秋落,都是說明時光易逝。「何時復西歸」一句,可以翻譯作「什麼時候回到西方」,更可以翻譯作「那裡有回到西邊的時候?」後者以激問的 氣,氣勢更強。不只是水不會西歸,消逝的朝露也不會再出現,落下的花葉也不會再度上樹,我們人生虛度的歲月也不會再回來。消逝以後,再怎麼後悔都沒有用。 雖然我們在河流中還是會看到水,在花草上還是會看到朝露,在花園中還是可以看到無盡的花葉,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有許多時間;但是那都不是原來的水,原來的朝 露,原來的花葉,原來的時光,消逝的,就是消逝了。都救不回來了,不論您多麼有錢,您多麼有勢都救不回來了。

最後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作最後總結,是詩旨所在:勸人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以完成志業;免得年華老去,一事無成,空留悲傷而已。作者從自然現象多方觀察「少壯」與「老大」的關 係之後,提出這樣富有人生哲理的結論,顯得相當自然,而且鏗鏘有力、字字都有警示的意味,難怪它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然而詩中所謂努力,到底是努力什麼 呢?前面的說法,是依據儒家的思想說的,充滿了積極入世的意味,但是享樂主義者,卻認為既然人生苦短,那麼就該好好地玩,古人有所謂的秉燭夜遊,就是認為白天苦短,玩不夠,還要利用夜晚來玩。我們的教科書中,採用的當然是儒家的主張,積極入世。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是健康的,蘊涵著一種富有啟發性的哲理,激勵人們奮發努力。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想到了陶淵明的《雜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待人。」也想到了岳飛的詞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們應該從這些詩句中得到有益的啟示:「少壯」確應當及時勉勵,莫讓年華付水流,如果蹉跎歲月,曠日持久,等到垂垂老矣,才警覺一無所獲,豈不悲哉

全詩蘊含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又有詩歌優美的藝術手法,先由物寫到人,由景到意,從情提昇到理,其中有比喻有興發感懷,抽象的人生哲理透過自然現象呈現,讓人感覺十分具體,而不流於枯淡乏味。「理」和「趣」結合頗為成功,令人欣賞。沒有前面的大量比喻,後面的結論語就不出色,因為它缺少鮮明的映襯;沒有後面的結語,前面的比喻也無著落,因為它沒有刨出深藏在土壤中的樹根。

人生苦短,尤其青春大好時光稍縱即逝,自古多少詩人,無不為歲月匆匆、時,發出嘆。然而一般詩人,大多流於感傷,或者表現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但本詩作者在感嘆韶光易逝的同時,卻能超越悲哀,提出人應及早努力,不要浪擲青春的積極觀念,這是詩旨特殊之處。聖經中也再三勸人愛惜光陰。

所書 5:16「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為甚麼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為什麼世代邪惡就要愛惜光陰?因為世代既然邪惡,行善的機會便不多了。所以我們要愛惜光陰,善用一切機會。「愛惜光陰」「愛惜」希臘原文的意思是「贖回」的意思。「贖回」表示曾經虛耗。我們要贖回這些光陰,要比以前更加倍地善用時光。像一個生意上虧了本的人,現在要把所虧了的賺回來。摩西有一個很好的禱告,就是詩篇 90:12「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疬智慧的心。」在神所給我們的一切恩典中,樣樣都是愈來愈多的,惟有「光陰」是愈來愈減少。神所給我們的光陰彷彿是一筆一次支付的財產,此後絕對是日漸減少而不會加增了?對於這樣一筆只會減少,不會增加的財產基督徒實在應當加以善用,使我們的每時每刻都過得最有意義。「數算」是一種吝嗇的態度,就像一個吝嗇的財主整天算錢財一樣。我們對於「光陰」正應當有這種態度。當我們知道如何數算,愛惜我們的光陰時,我們便會知道如何善用一切的光陰,去作那些神所喜悅的事了。準備考試的學生應該會數時光,因為考試近了。有工作壓力,事業壓力的人也應該數算時間,清楚算算每一段時間的成本效益,免得老大徒傷悲。「愛惜光陰」的意義,亦包括愛惜我們的健康,不去作損害健康的事,像各種無益的娛樂等。因為損害健康的結果,必然耽誤我們的光陰。夜深了,要愛惜光陰,愛惜健康,睡覺去吧!晚安。

(來源:FM97.5東森快樂台79日星期五清晨05:0006:00誰來早餐

AM86.4中廣高雄台8100:1001:00天使打烊   任興聲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jh7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